束怀瑞,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9年9月生,山东淄博人。1950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并留校任教,1957年参加北京农业大学苏联果树专家研究班学习。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,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,山东省良种产业化工程果树首席专家。
束怀瑞教授从事果树教学科研及推广50余年。从五十年代开始苹果根系生物学研究,根据根系发生演化规律提出了果树根系是“生态变异大,对环境反应敏感,功能性不完整的补偿结构”论点,在技术上提出“局部效应、界面效应、结构及周年补偿”的观点,发明了“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”,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,在全国17省市推广470万亩,创经济效益7.6亿元;倡导的“平原地起垅沟草制”、“界面培养基质诱导生根”、“基质转化培养”等技术对解决逆境早衰等效果极为显著。在国内较早开始了果树栽培生理特别是营养生理的研究,对苹果碳氮营养物质运转、分配、贮藏再利用规律研究,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,提出了“看碳施氮、以氮促碳、养根壮树”的观点指导生产;首先提出苹果三大主枝主干疏层形、枝类组成、枝组概念、优质丰产的合理树体结构及调控措施,成为苹果整形修剪经典一直沿用至今。在学科建设中注重学科交叉借鉴,将数学、化学等引进果树学,研究果树优质丰产生物数学模型,指导标准化生产;重视高新技术应用,开展果树特色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,已筛选出甜仁杏、无核枣、苹果柱形等标记基因,建立了矮化苹果BAC基因库;已取得M26与平邑甜茶细胞融合植株、转抗病基因苹果;积极倡导果树保护地生产,创建了预备苗生产、限根栽培、地下加温、地上冷控和利用逆境效应改善品质的技术体系。1990年主持“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研究”课题,开发108万亩,使产量提高到1010公斤,接近发达国家水平,创造经济效益56亿元,该项目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积极推动果树产业化进程,组建了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,目前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4项。
主编了《果树栽培生理学》、《果树研究法》、《苹果学》等6部专著,发表论文30余篇。率领果树学科建成硕士、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,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。培养博士后、博士、硕士研究生60余人。1997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教奖,1999年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,2001年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。